針對邊境地區黨員教育開展難的問題,青河縣探索“123”模式,著重在教學路線優化、特色課程開發、用活載體抓手上精準發力,扎實推動邊境地區黨員教育管理走深走實,持續筑牢守邊固邊興邊的思想根基。
整合資源,打造1條紅色教育長廊。緊密結合邊境黨員就近就便開展學習培訓實際要求,統籌軍地教育培訓優勢資源,依托23個邊境村和15個牧區“幸福驛站”,精選紅色教學點、鄉村振興示范點、基層黨建示范點等優質黨員教育資源串珠成鏈、連片成帶,打造一條“黨旗映心碑”紅色教育長廊,為邊境黨員教育現場教學提供陣地保障。制作精品路線手繪地圖,收錄“紅色書屋”、“紅星哨所”、“中蒙邊境第一村”、“塔拉特村史館”43個紅色地標,方便邊境黨員群眾“一圖”全面、快速了解青河縣紅色遺跡、優秀榜樣事跡以及新時代青河縣鄉村振興示范點、基層黨建示范點等。依托縣委黨校專業師資力量,以“黨校+長廊”的情景教學模式,邀請由黨校講師、基層業務骨干、優秀黨員等組成講師團,開展“邊境線上黨旗紅”教學實踐活動,覆蓋邊境黨員3000余人次。
突出主題,辦好2個紅色教育課堂。堅持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結合邊境黨員需求,傾力打造“紅色專題課堂”“強邊四季課堂”黨員教育品牌,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、黨的二十大精神當做首要培訓任務,教育黨員旗幟鮮明講政治,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。抓常態化重點專題培訓,確保做好邊境黨員教育這一基礎性經常性工作,制定年度培訓計劃,2023至2024年分類開展“今冬明春集中培訓”“對黨忠誠專題培訓”4期,應參訓黨員1068人全部完成培訓任務;結合邊境黨員生產生活規律,推行“強邊四季課堂”學習機制,充分利用廣大黨員碎片化時間,發揮好媒體宣傳主陣地作用,用好“青河黨建網”“青格里e組工”等線上平臺,及時推送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、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,確保黨員學習有內容。變“閑時”為“學時”,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,定期邀請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授課,圍繞全縣鄉村旅游、絨山羊養殖等特色產業,將課堂“搬”到邊境線,2023年以來,開展現場教學30余場(次),培訓2000余人次,助力邊境黨員富邊固邊。
強化示范,創新3種紅色教學形式。為提升教育管理質量,打破傳統填鴨式培訓方式,多措并舉開展“沉浸式”“體驗式”“開放式”創新教學的形式著力提升邊境黨員教育培訓實效。完善實踐教學課程內容,實踐教學點設置4個教學方向(黨務工作、黨史知識、邊境政策法規、鄉村振興等內容),黨員可任意選擇方向,以參與和體驗為基本方式,以實踐實訓實操教學為主線,學習結束后組織座談交流會,談感想、曬成績,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,進一步提升自身實踐、實訓、實操水平。依托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黨內活動,常態化開展“黨課開講啦”活動,圍繞創新理論、初心故事、黨務知識、優秀榜樣事跡等類別,設計豐富多樣、務實管用的黨課“菜單”,通過發放問卷、走訪座談等方式,廣泛征求邊境黨員意見建議21條。先后組織20余名駐村第一書記、基層先優模范、年輕黨員干部采取上門送學、分組學習、結對互學等方式分享“自身經驗”,講述“身邊榜樣”,到各邊境村、牧區“幸福驛站”送課120余次,到邊境黨員家送學300余次,發放“紅色”教育資料2000余本,有效提升邊境黨員教育學習的參與度和覆蓋面。